域上和美

紧随国家步调,优化重点项目方案 “一带一路”中的文化项目布局

2017-05-18

5 月 14 日至 15 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中国与世界携手开启共赢主义时代。“一带一路”已从最初定位沿线国家,上升为加强全球化进程新的国际公共平台。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详细阐述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提出了方向和任务。倡议愿景体现了哪些重大意义?对于文化企业来讲,在“一带一路”的实践中应如何贯彻落实相关精神,加强重点项目研究和布局?


传承友好互通历史文明

构建互利共赢开放格局


“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 愿景强调,丝绸之路搭建起东西方文明的纽带,文明互访代代相传。


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是时代的主题,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国际经济新秩序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体现在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经贸往来、互利融通的过程中。政府间文化交流、文化走出去进一步加深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创新动力与交流福祉。


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包容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从细节到整体,从局部到宏观,“一带一路”倡议都彰显着伟大中华文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愿望。


除了强调基础性的制造业、装备业、能源产业等方面以外,“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着、实践着中华文化传播者与沿线国家文化之间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愿景,因此,文化项目更需从民族特质、国家特性、宗教属性、地缘政治上慎密和完整地规划人文基调和实施内容。


紧随政府倡议重点

优化文化项目策略


相关政策清晰无误地表明,“一带一路”项目具有寻求最广泛合作的国家意志和基于政府主导的主体诉求特征。文化项目要走出去,需紧随国家步调,与双边和多边政府紧密合作。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行动,支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采取了确定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评选跨国文化领军企业予以奖补等具体措施。在具体的项目伙伴合作运营方面,文化民企选择与大型国企、政策性银行、政府引导性产业基金合作推动,显然更有效率,有助于降低风险。


在项目定位选择层面,当前中央政府密切关注周边国家的项目,希望在东南亚、中亚、南亚等地区取得突破。在项目推动过程中需要争取支持时,文化企业应在政府间双边机制、中国主导和参与的重要多边机制、国家主办的重大论坛及展会上挖掘项目资源。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这些机制,争取甚至推动政府高层为文化项目创设政策扶持和协调落实推进。



文┆战略发展中心┆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