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上和美

《文化部“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十大关注焦点

2017-04-17

焦点1:“十三五”期间,重点推出50部左右体现时代文化成就、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舞台艺术优秀作品,实现名家传戏1000人次,扶持100部舞台艺术剧本创作,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项目达到4000项。

解读:剧目或剧本达到体现国家文化形象的标准,将成为衡量演艺企业行业领袖地位的重要标杆。文化企业应具备国际视野,立足国家水准,打造舞台艺术顶峰作品。


焦点2:“十三五”期间,以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目标,支持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打造3至5个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重点文化产业展会。

解读:将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支柱产业的高度,力度很大。文化企业应致力于对国家政策的分析解读,力争打造国家级项目。


焦点3: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署,培育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亮点,加强文化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

解读: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文化企业在自身发展转型过程中必须面临的考验之一。文创企业必须在内容生产和商业模式创新上抢占市场先机。


焦点4:推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信息、旅游、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增加文化含量和产业附加值,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解读:文化产业只有依托自身产品优势与市场接受形式的融合发展,走经营集团化、业态跨界化的融合发展道路,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


焦点5: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带建设。

解读:这一布局对文化企业在“一带一路”上进行联珠布局开发、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意义非凡。文化企业应顺应和把握这一国家级战略发展机遇,走特色化、协同化发展之路。


焦点6: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鼓励各类文化企业之间进行融资、并购、重组,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

解读:文化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面临激烈的行业分化与整合。国家有意通过并购重组大幅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动骨干文化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使少数优秀的领军型企业占据资本和资源的控制性地位,成为行业旗舰。


焦点7:持续推进丝绸之路文化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支持在边疆、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具有富民效应和示范效应的文化产业聚集区。

解读: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之一,就是加大帮扶力度打赢文化扶贫攻坚战。文化企业要致力于国家在民族和谐、边疆稳定和贫困消除上的努力与实践,深入对地域优质特色文旅资源禀赋的挖掘。文化企业在这些区域的文化园区开发,势必将获得更多政策扶持和市场效应。


焦点8: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产业的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广无形资产评估和质押融资,支持各地建立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创建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

解读:文化金融创新工程是“规划”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在国家出台相关规划的背景下,文化企业在资本市场中与金融机构创新、合作、运作将关系企业的发展。


焦点9:鼓励地方政府、中资机构等参与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多模式建设布局科学、功能完善、规模适宜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解读:文化部“十三五”规划使文化企业文化外交、国际文化合作成为可能。充分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使文化企业的国内文化产业项目延伸至国外,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国际文化影响力。


焦点10:引导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境外投资,拓展海外文化市场,扩大境外优质文化资产规模。

解读:“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是“规划”十大战略任务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内文化企业要加快发掘和运作境外优质文化资源,通过综合开发形成较大规模的资产体量,争取获得海外市场优势份额和资源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