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上和美

三部委近期将出台支持小微文化企业政策

2014-08-07

贷款难是小微文化企业面临的第一“拦路虎”。“我们每年发行1.5亿册教育书籍,市场占有率达30%,曾是全国教育出版界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但就算如此,我拿着这些东西还是申请不到一分钱的贷款。”谈到文化企业发展的“困境”,山东一家文化企业老板满腹苦水。

  为何文化企业贷款如此难?关键就在于文化产业“轻资产”的特性。

  “虽然文化企业创造出很多特色文化产品,不可否认这些产品确实具有商业价值,但有时产品价值几何却难以衡量,比如设计创意等。”某银行负责人指出,银行在放贷时往往需要切实的资产抵押,很难根据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进行估价,至于创意产品,银行了解和预估它的发展究竟怎么样,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很多就不贷了。

  两个数据的对比更能清晰地说明问题:2012年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7.3万亿元;而截至2012年底,我国文化产业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155亿元——二者相比差异巨大。

  为鼓励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相结合,中央财政将文化金融扶持计划纳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管理,对符合文化产业发展方向、项目进展正常、按期还款付息的信贷项目给予贴息。2013年,中央财政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4.61亿元,撬动银行贷款约770亿元,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调动了文化企业特别是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积极性。

  在发展中,税收负担重是文化企业特别是小微文化企业面临的另一瓶颈。相关材料显示,目前我国文化企业税收占收入比高达30%,这个负担对企业来说较为繁重。

  专家指出,文化产业属于创意性、技术性产业,这就要求有与文化产业相配套的税收体制。当前我国一些税收政策已成为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劳务和服务业发展新的制约因素。

  “税收问题是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中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个制约的瓶颈因素之一。”文化部部长蔡武曾指出,为解决文化企业的税收问题,现在我国的税制正在进行改革,比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正在全国推开,在税率税制方面做出适合文化企业自身特点的制度安排。

  破茧成蝶:解困之旅如何起航

  今年4月,国内首个文化银行——无锡农商行太湖文化支行成立。“成立当天授信总额就达到了2亿多元。这对轻资产的文化企业来说是一个深受欢迎的融资途径。”回忆起现场参与揭牌授信的情形,无锡凤凰画材等五家文化企业负责人依然满怀感慨。

  从这个银行获贷的企业中,95%是小微文化企业。这次文化与金融探索式的“恋爱”,令众多深陷融资困境的小微文化企业看到了曙光。

  业内人士表示,版权评估难一直是制约文化产业融资的关键环节。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文化资产评估体系,文化企业缺乏有形质押物。

  “未来,建立完善的文化资产评估体系,能帮助以版权、知识产权等为核心要素的文化创意类小微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说。

  为打破这些禁锢,北京大学文化金融研究所主任喻文益建议,成立国家文化产业银行。喻文益认为文化投资的风险是可控的,从事这部分文化产业金融业务并不会高出资金市场的平均风险。只要加强研究,积累经验,文化产业的金融风险就可以控制到较低水平。

  然而,对于急需资金的文化产业来说,一个文化银行的成立或许不足以缓解饥渴的资金需求。

蔡武表示,当前,解决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困境,就要把小微文化企业纳入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中,让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都适用于小微文化企业,这是第一个基本原则。其次,共同制定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专项政策,要继续深化和金融机构间的合作,积极协调财政部专项资金的支持,制定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的扶持计划,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推进措施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解决融资难题,还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鼓励小微文化企业成长,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领域,放开建筑设计领域等文化产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祁述裕说。

  在文化和金融的合作中,如何规避风险,确保金融能够既保证安全又能够真正为实现我们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指出,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上发挥杠杆作用,就是利用财政,比如说做风险补偿机制,减少金融业本身在风险方面的担忧。另一个方面则是要积极发展创新型的金融业态,比如说众筹模式,几个方面相结合,以轻资产为主的金融模式会越来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