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6
【中国旅游报】打造文旅融合引领项目 助力民族地区精准脱贫 ——《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带动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发展

打造文旅融合引领项目 助力民族地区精准脱贫

——《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带动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发展


摘要:拉萨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璀璨的民俗文化资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曾经拉萨旅游主要以传统的景点观光为主,缺乏深度的人文体验产品,夜间旅游消费场景也相对匮乏,拉萨文化旅游产业亟待转型升级。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2012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拉萨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拉萨河南岸,与布达拉宫隔河相望的慈觉林村启动建设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力争将其打造成“藏文化的世界总部基地、藏文化旅游产品标准输出地、藏文化创意发祥地、高端休闲度假地、市民休闲理想地”,慈觉林村也开始了文旅产业的转型发展之路。园区以《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作为核心IP,慈觉林藏院风情街、《文成公主》文化旅游主题园、3650Space创新创业园,以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园暨《金城公主》历史舞台剧等项目相继落地,逐步构建起以旅游演艺产业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实现慈觉林村第三产业“从0到1”的发展,重塑贫困村产业结构,为村民创造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探索出“以内容IP为核心,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助力精准脱贫”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关键词:民族地区 文成公主 产业融合 精准脱贫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背景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两级党委、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战略,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于2012年正式启动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建设。园区位于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慈觉林村,规划总面积约8.147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约300亿元。园区总体发展定位于“藏文化的世界总部基地、藏文化旅游产品标准输出地、藏文化创意发祥地、高端休闲度假地、市民休闲理想地”。

在区位上,慈觉林村位于拉萨河南岸,与布达拉宫隔河相望,现已通过迎亲大桥与拉萨主城实现无缝连接。在文化方面,慈觉林村是汉藏文化融合、民族团结的重要见证地,1300年前,大唐文成公主进藏和亲,曾在慈觉林村安营扎寨,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完婚后,其随行的大唐工匠定居于此。建设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实现了这一历史经典题材的文化传承和当代市场转化。

(二)面临的问题

消费场景匮乏,缺乏深度体验。拉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但在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建成前,主要以传统的景点观光为主,缺乏深度的人文体验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演艺产品几乎是零供给,夜间旅游消费场景和产品也相对匮乏,拉萨文化旅游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村庄整体落后,增收脱贫困难。2012年以前,慈觉林村是拉萨市典型的贫困村,没有集体经济,主要以传统的农耕种植、放牧为生,由于村里土地以山坡和荒地为主,收成甚微,除了务农外,村民还靠在拉萨市区摆摊出售牛粪和经销旧货维持生计,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增收脱贫十分困难。

交通通达性差,基础设施条件差。慈觉林村虽然与拉萨老城区仅一河之隔,但是由于之前没有直通的桥梁,需要绕行,交通通达性较差,且完全是一个封闭的自然村落,几乎没有任何旅游基础设施,如何吸引游客前往,成为最大的问题。

(三)存在的风险

游客转化率低的风险。进藏游客在拉萨游览完布达拉宫、大昭寺,逛完八廓街后,往往休息一晚就前往日喀则、纳木错等地,项目建成后可能会面临游客转化率低的风险。

内容题材市场接受程度低的风险。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前期将《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作为核心吸引产品,文成公主虽然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但是如何将其进行当代表达,实现艺术性和市场性的结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的统一,确保“叫好又叫座”,依然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人才匮乏的风险。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对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都有较高的要求,要在一个民族贫困地区建设大型的文化旅游创意园区,除了资金,更取决于各种人才的汇聚,才能支撑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在人才吸引和长期稳定上相对内地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二、主要做法

(一)IP为王,核心项目先行引导

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规划总面积约8.147平方公里,园区的建设并没有采用全面开花的模式,而是以核心项目作为先行引导,通过一个核心文旅项目的引爆,继而衍生出相关产业,并形成园区产业集聚。

2012年7月,随着文成公主剧场的开工,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建设正式拉开帷幕;2013年8月1日,由民营文化企业域上和美集团牵头打造的藏文化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首演成功,掀动了慈觉林片区蝶变的“翅膀”。如今,能容纳近4000人的《文成公主》剧场座无虚席,曾经的荒山灯火辉煌、游人如织,慈觉林藏院风情街商贾云集,以往的贫困村脱贫奔小康。

《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的成功打造,使之成为慈觉林旅游发展中的一个极点,发挥了先导和示范效应。旅游演艺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客源、品牌、人才等优势资源,此时,再加上园区的区位优势和政府给予的政策扶持,在市场化的运作之下,园区得以快速发展旅游购物、接待、休闲、民宿、娱乐、文创等关联产业,满足了园区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要求。

“游布达拉宫、逛八廓街、观《文成公主》”,已成为游客进藏游拉萨的标配。在游客聚集效应、产业集聚优势的作用下,大量知名企业和品牌入驻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并向多个方向延伸发展,园区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不断提升。目前,多门类多业态的产业在这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成为拉萨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一张新名片,有力促进了拉萨创意经济的跨越式提升。

(二)市场导向,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在民族大团结和文化大繁荣思想指引下,以拉萨自然山川为背景,以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为主题,以促进汉藏民族文化和经济社会相互交流的故事为主线,深入展现汉藏历史文化、民族风俗、自然景观,并综合运用大唐歌舞和西藏流传久远的藏舞、藏戏、佛号念唱等艺术形式,将人工舞台巧妙结合自然山川,运用高科技手段呈现数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音乐、舞蹈和现代舞美手段熔为一炉,构成气势磅礴的华美乐章。

该剧作为一部弘扬民族之情、人间大爱的主旋律作品,并没有陷入传统戏剧的窠臼,而是充分针对广大游客及普通观众,进行了符合市场消费偏好的创新编排和效果呈现,将高科技舞台元素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自2013年首演以来,该剧已演出1000多场,成为一个“游客叫好、市场叫座”的好产品、好项目。

(三)产业脱贫,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

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以《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作为核心IP,随着慈觉林藏院风情街、《文成公主》文化旅游主题园、3650Space创新创业园,以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园暨《金城公主》历史舞台剧等项目相继落地,逐步构建起以旅游演艺产业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并从“内培”和“外引”两个方面实现了人才的有效供给,真正实现新兴产业带动经济活力,助力脱贫攻坚。

扶志与扶智,实现“授渔式”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等扶贫方略,园区企业通过对当地村民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一方面解决了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供应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的问题。企业在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更关注他们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与提升,实现扶智开发;并通过搭建创业创新服务平台,鼓励与引导部分有想法、有主见的村民创业,逐步激发他们的自我价值,最终实现扶志,真正做到扶贫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仅《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一个项目就累计解决就业4000多人次,其中仅演员部分就解决从18岁到70岁的当地村民兼职就业近千人。《文成公主》在运营之初通过就业吸收的3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慈觉林村民年人均收入2012年5500元,到2018年已突破20000元。与此同时,《文成公主》还累计为900余名大中专返乡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此外,当地村民养殖的牛羊马等,也成为该剧的“群众演员”,其中养殖规模最大的一户牧民每年仅出租牛马等就获得20余万元的租金收入。

创新创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吸引广大外来人才,构建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园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号召,打造了3650Space创新创业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一套文创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3650Space创新创业园建设面积约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22亿元,拥有“1个创业服务平台”“1个文旅众创空间”和“1条特色文化街区”,围绕《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构建泛文化旅游创意休闲体验空间,培育西藏文化旅游创业创新产业集群平台。目前已引进数十家创业企业和创客,涵盖演艺娱乐、文创研发、旅游休闲、影视动漫、民俗匠艺、艺术品经营、特色民宿、主题文化餐吧、酒吧、精品酒店、主题生活馆、非遗体验等泛文化产业业态,打造集文化旅游配套、休闲业态集聚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于一体的双创园区。


三、经验启示

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位于民族贫困地区,基础差、底子薄。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今天,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园区在思路、机制、产品、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带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

(一)思路创新,以点带面推动发展

园区以相对的区位优势和政府强力的基础设施配套为基础,吸引龙头企业投资,发挥极点效应,产业形成之后,再逐步建设相应载体,带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在龙头企业和产业的带动下,相关企业和产业相继入驻,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

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产业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通过发展文旅产业实现“精准扶贫”的社会责任。

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园区企业做到“有情怀”地创作、“有责任”地打造、“有思想”地建设,使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效合一”。

(二)机制创新,混合所有制优化资源配置

园区内的核心企业从成立之初便采用混合所有制的模式,将国有企业的资源整合优势与民营企业的市场运营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创新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如《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慈觉林藏院风情街、《金城公主》历史舞台剧等核心项目,即由民营文化企业域上和美集团与拉萨市国资企业布达拉旅游文化集团合资成立的拉萨市和美布达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实现双方资源互补与优化,共同打造出一支优秀、实干、有社会担当的经营管理团队。园区在企业所有制方面的机制创新,为进一步探索西藏自治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供了典型示范,起到了标杆引领作用。

(三)产品创新,打造全时全季旅游产品

园区始终将产品创新放在首位,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促进西藏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虽然解决了拉萨夜间文化旅游产品匮乏的问题,但由于实景剧的特性,决定了其只能在晚上演出,并且因高原冬季寒冷,也使其冬季无法演出。为填补拉萨冬季和日间文化旅游产品的空档,域上和美集团再次牵头打造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园暨《金城公主》历史舞台剧项目。

2019年6月,作为西藏又一部思想与艺术交融的剧作,《金城公主》历史舞台剧的成功上演,进一步弘扬了民族团结、汉藏和美,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而新科技、新技术、新表达的有机融入,更带给观众崭新的戏剧艺术体验。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园暨《金城公主》室内历史舞台剧项目是对西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又一创新实践,也是对西藏非遗资源向非遗产业转型的大胆探索,有效提升了非遗的经济价值,促进了非遗的良性循环发展,形成了配套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了西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打造了“全时全季”文化旅游产品,为拉萨建设国际化旅游目的地注入了全新动能。

(四)模式创新,文旅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党建引领,点燃发展引擎。在园区党工委的领导下,园区企业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广泛建立起党的基层组织,以党建为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充分发挥园区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园区党工委与域上和美文旅党总支等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发展抓党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不断构牢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多点汇聚,助力持续增收。随着园区内项目的逐步落地,当地老百姓的身份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普通的农牧民成为演员、工人、个体工商户,实现多点增收脱贫。项目在运营当中,一是广泛吸收当地农牧民就业,为其提供劳动性收入;二是通过鼓励和引导当地农牧民销售农副产品、民族工艺品,经营藏家乐、甜茶馆等,获得经营性收入;三是项目运营管理公司将当地农牧民的生活资料转化为生产资料,通过支付土地流转金、房屋租金和分红等方式为其创造财产性收入。多渠道的收入来源有效保证了脱贫成果的长效巩固。

文旅融合,促进民族和美。1300年前,文成公主书写了一段汉藏和美的动人史诗;1300年后,在文成公主驻扎过的慈觉林村崛起了一座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和谐稳定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石,只有产业强起来了,群众富起来了,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秉承可持续、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打造文旅融合引领项目,丰富市场供给,将祖国的绿水青山变为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以产业扶贫的方式,助力民族地区精准脱贫,让各民族同胞一起“和而共进”,真正实现“和美与共”。


所属类别: 媒体焦点